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作为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眼部疾病,在公共卫生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它起病急骤,传播迅速,给患者的眼部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对医院的防控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脸盆等,或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揉眼而感染,其症状表现为眼部刺痛、畏光、流泪,眼睑红肿,球结膜下可见点状或片状出血等,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对于医院而言,加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控至关重要,要强化预检分诊工作,在医院入口处设立专门的预检分诊点,安排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仔细询问和眼部检查,对于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可疑症状的患者,引导其至特定区域就诊,避免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眼科诊疗区域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尤其是检查设备、治疗器械等,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严格洗手,佩戴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防止自身感染和传播给其他患者。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组织眼科医护人员参加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相关知识培训,使其熟悉疾病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防控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面对此类患者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院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医院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知识,提醒大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与社区、学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共同做好防控工作,对于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可提供上门指导,协助开展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在应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时,医院还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聚集性病例,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治疗和防控措施,确保医院正常医疗秩序不受影响,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控工作是医院人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加强组织协调、人员培训、制度执行等多方面工作,能够有效应对这一疾病的挑战,为保障公众眼部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发表评论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需迅速隔离患者,医院应强化手卫生与消毒措施以遏制传播。
添加新评论